中心动态

陕西古代文明:盛唐气象——灿烂文化|云髻明珠映罗裙——服饰艺术

发布日期:2022-04-18 09:46:15 点击次数: 字号: [默认] [] [] []
摘要:前 言陕西地处中国腹地,黄河中游。这里山川壮美,物产丰饶,人文荟萃,兼有黄土高原的苍莽豪迈、关中平原的广阔坦荡和秦巴山区的巍峨雄奇
前  言
陕西古代文明:盛唐气象——灿烂文化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黄河中游。这里山川壮美,物产丰饶,人文荟萃,兼有黄土高原的苍莽豪迈、关中平原的广阔坦荡和秦巴山区的巍峨雄奇。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陕西古代文明的演进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陕西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115万年前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蓝田猿人用打击石器和星星之火,拉开了中国历史的帷幕;5000年前的炎、黄二帝从陕西黄土高原出发,一路高歌猛进将中国带进了文明时代,以渭河流域为中心的陕西文化开始走向中华文明的舞台中心;西周创立的礼乐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秦统一全国后确立的多种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年来政治文明的基础;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使中国因文明发达而闻名于世;魏晋南北朝的陕西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隋朝创立的科举制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众多国家的人才选拔;唐朝创造了一个让人自豪、让人追忆并永远激励人们昂首奋进的黄金盛世;唐以后的陕西虽不再是首都所在之地,但长期担负着维系西部稳定、守护中原安全的重任,并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有巨大影响的成就。

 

陕西独特的历史地位造就了陕西丰富的文化遗存,也成就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美誉。作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多达171万件。这些文物不但全面反映了陕西历史文化的概貌,而且还以其无与伦比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序列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而荟萃了近3000件馆藏精品的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展览,以时代为序,将陕西古代文明划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阶段。

 

为更好提供长期文化服务,让公众更方便深入了解学习“陕西古代文明”,我们选择以《陕西古代文明》图书为纲,“陕西古代文明”展览序列为线索,计划未来两个月内逐一连续进行专题推送,期待有更多的公众可以参与其中,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讨论交流。后期我们计划梳理完善专门制作线上“陕西古代文明”展览,以期解决馆舍面积狭小不能满足大量公众参观需求!

 

这个专题文化序列推送旨在按照中宣部通知要求不断提高遗产价值挖掘阐释和传播推广水平。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推进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厚内涵、系统阐释中华文化的时代新义,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更好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作用。推动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传播动能,多措并举做好阐释推广,用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系统展示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准确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内容供给,进一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精神力量。积极拓展文化文物对外交流平台,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阐发中华民族精神、构建文明大国形象,全面生动展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进文明交流互鉴,营造良好国际合作氛围,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中国古代人视头发为身体的精华,认为头发中蕴含人的精力与生命。唐代妇女对秀发的钟爱可谓登峰造极,见诸文献记载的唐代妇女发髻名目繁多、辞义美好,有云髻、半翻髻、双鬟望仙髻、回鹘髻、愁来髻、归顺髻、惊鹄髻、倭堕髻、百合髻、圆鬟髻、双丫髻、双垂髻、椎髻、乌蛮髻、反绾髻、抛家髻、盘桓髻等近百种,其中以各式高髻为主。在传世的唐代绘画、墓室或石窟壁画以及众多出土文物中,梳各式高髻的唐代妇女形象随处可见。倭堕髻的原型是汉代已经出现的堕马髻。传说杨贵妃骑马时不慎摔下,所绾高髻偏向一侧,有髻鬟下堕欲解之状,十分美丽,随行宫女见后,竞相仿效,于是倭堕髻名传四方。同服饰一样,唐代宫廷妇女在发髻上同样领时代风骚、开风气之先。唐太宗时期,曾有官吏皇甫德参认为高髻是不良风气的表现,上书太宗称:社会上流行高髻,是受宫廷影响所致。导致太宗怒言:难道皇甫德参想使宫中都是和尚吗?唐代妇女正是在这样一种宽松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才得以恣意挥洒张扬女性的迷人风采。在唐人看来,娥娥高髻寓有崇敬高贵之意,并能给人以华丽美感。在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的历史事件绘制的《步辇图》中,抬辇、执华盖和团扇的9位宫女云髻娥娥,连额发也处理成云朵形,可谓是唐代初期云髻的典型式样。
陕西古代文明:盛唐气象——灿烂文化
中国古代人视头发为身体的精华,认为头发中蕴含人的精力与生命。唐代妇女对秀发的钟爱可谓登峰造极,见诸文献记载的唐代妇女发髻名目繁多、辞义美好,有云髻、半翻髻、双鬟望仙髻、回鹘髻、愁来髻、归顺髻、惊鹄髻、倭堕髻、百合髻、圆鬟髻、双丫髻、双垂髻、椎髻、乌蛮髻、反绾髻、抛家髻、盘桓髻等近百种,其中以各式高髻为主。在传世的唐代绘画、墓室或石窟壁画以及众多出土文物中,梳各式高髻的唐代妇女形象随处可见。倭堕髻的原型是汉代已经出现的堕马髻。传说杨贵妃骑马时不慎摔下,所绾高髻偏向一侧,有髻鬟下堕欲解之状,十分美丽,随行宫女见后,竞相仿效,于是倭堕髻名传四方。同服饰一样,唐代宫廷妇女在发髻上同样领时代风骚、开风气之先。唐太宗时期,曾有官吏皇甫德参认为高髻是不良风气的表现,上书太宗称:社会上流行高髻,是受宫廷影响所致。导致太宗怒言:难道皇甫德参想使宫中都是和尚吗?唐代妇女正是在这样一种宽松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才得以恣意挥洒张扬女性的迷人风采。在唐人看来,娥娥高髻寓有崇敬高贵之意,并能给人以华丽美感。在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的历史事件绘制的《步辇图》中,抬辇、执华盖和团扇的9位宫女云髻娥娥,连额发也处理成云朵形,可谓是唐代初期云髻的典型式样。

陕西古代文明:盛唐气象——灿烂文化
 
陕西古代文明:盛唐气象——灿烂文化
是唐代金银器中体量较小的盒子,主要用于盛放化妆品,有些出土时盒内还有脂粉的痕迹。唐代每逢腊日,皇帝要将进贡的香膏、胭脂等化妆品盛放在金银盒中赏赐给臣下。此外,唐代还有各种玉、滑石、陶瓷制成的粉盒,材质多样,精美小巧。
 

 

陕西古代文明:盛唐气象——灿烂文化
 

 

 

 

 

金梳背

鎏金菊花纹银钗
 

转自:陕西历史博物馆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文艺南路149号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
联系人:王伟    电话:029-83253909    手机:18629555692
邮箱:2128881595@qq.com
Copyright © 2020-2021 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1000165号  技术支持:邦易科技